端午不忘廉滋養
——部分內容摘自中紀委監察網
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,中國的傳統廉政文化具備一種開明與包容的基本品格。從古代一些清官廉吏所著詩詞中,可以看出他們重民生而知根本、畏法度而能自律、明廉恥而守氣節、崇節儉而重情操,知恩惠而思報國。他們或為表白心跡志向,或為警示自身慎獨,寫下了許多催人奮進,充滿正氣的詩詞。在這樣一個中國傳統佳節里,公司紀委特別節選白居易等古代清官廉吏詩詞,共同感懷傳統廉政文化帶給我們的教育意義。
三年為刺史
唐.白居易
三年為刺史,飲冰復食蘗。
唯向天竺山,取得兩片石。
此抵有千金,無乃傷清白。
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時,從不向民間索取任何名貴物品,卸任時帶了兩塊天竺山石回鄉作紀念。一天,他擺弄石塊時幡然醒悟:如果到西湖游玩者都帶幾塊天竺石走,天竺山的秀美豈不要消失殆盡?山石雖不值錢,但取之如同貪污,玷污了名聲。于是寫下此首自責詩。這種可貴的自責精神,“慎微”的律己態度,令我們后人肅然起敬。
書端州郡齋壁
北宋.包拯
清心為治本,直道是身謀。
秀干終成棟,精鋼不作鉤。
倉充鼠雀喜,草盡兔狐愁。
史冊有遺訓,毋貽來者羞。
整首詩充分地體現了包拯清廉、正直、忠心報國、為民造福、無愧于后人的執政理念。包拯作為一個封建官吏,他始終相信,一個清官,一個為老百姓做主的官就會被人擁戴,就會經得起歷史的檢驗。而其中主要的是,你不論是做官還是為民,都要把握基本的原則,就是要正直,不要有邪惡之心,為人光明磊落。
入京
明.于謙
絹帕蘑菇與線香,本資民用反為殃。
清風兩袖朝天去,免得閭閻話短長。
于謙在河南、山西巡撫任上,進京公干。按當時的規矩,作為朝廷的命臣,封疆大吏進京自然要給有關的上司直至皇帝行賄送禮。而若為京官出行巡視,回來后也應該有所表示,不是白花花的銀子,也得弄點當地的土特產什么的,這些都是慣例。然而,于謙是個清正廉明的官吏,他才不會行賄送禮。他的同僚勸他說:“你雖然不獻金寶、攀求權貴,也應該帶一些地方上的土特產如線香、蘑菇、手帕等物,送點人情呀!”于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:“我帶有兩袖清風!”并作此詩以表心聲。
禁止饋送檄
清.張伯行
一絲一粒,我之名節;一厘一毫,民之脂膏。
寬一分,民受賜不止一分;取一文,我為人不值一文。
誰云交際之常,廉恥實傷;倘非不義之財,此物何來?
張伯行在福建巡撫任上,為了杜絕接踵而來的送禮者,特地撰寫了一篇《禁止饋送檄》,張貼于居所院門及巡撫衙門。那些送禮者見此犀利檄文,不敢自討沒趣,便悄然離去。這篇檄文也不脛而走,廣為傳誦,被人們譽為為政清廉的“金繩鐵矩”。這篇《禁止饋送檄》,全文僅56字,共用了8個“一”字,申述了關心人民疾苦、注重個人名節、反對送禮行賄的主張:“一絲一?!彪m小,卻牽涉我的名節;“一厘一毫”雖微,卻都是民脂民膏。對百姓寬待一分,那么百姓所受的恩賜就不止一分;向百姓多索取一文,那么我的為人便一文不值。體現了廉潔奉公的做人原則與道德操守。
相關鏈接:吉糧資產,吉糧資產管理公司,吉林糧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,吉林省糧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,http://www.butterfly-iran.com/